满地甩头就走,发尾串着的绿玉石珠子清脆发响。
武士们严整有序地让出一条路,岱钦当头走,崔陵跟在几步之后,不远不近,不紧不慢。
城里的族民已经对汉人见惯不怪,即使穿过闹市,都没多少人对崔陵侧目。这说明现在黑水城最大的敌人不是苏日族,而是汉族。越接近越习惯越熟悉越依赖,也就越危险。崔陵不知道黑可汗是否有了预感,但他看着带路在前面的岱钦,心想无妨,这小子和他们老百姓们并没有大难临头的先觉。
杨景琉并没有被关在地牢,而是如普通宾客一般,在岱钦自己的院子里,不知道还以为他是住在那,并不是被囚禁。
崔砚不愿意让世人知道他弄丢了一个王爷,岱钦也不愿意让族人知道他囚禁了一个王爷。
崔陵见到杨景琉时,几乎认不出,这位高高在上锦衣玉食的齐王,竟落魄至此。
“你看他,吃穿用度我一样不少。”岱钦嘿嘿地笑了,尖锐地指甲在杨景琉脸上一划就是一条血痕。
“你不许碰他!”崔陵提气之间哄出一掌,生生把魁梧地岱钦击飞。
武士们又抽刀怒吼围了上去,岱钦爬起来用黑水语叽里呱啦讲了一通,制止了他们。
两个武士一左一右夹起岱钦,岱钦呸掉嘴里的血,露着鲜红地牙齿对着崔陵森森地笑,“人你也见了,回去告诉崔砚,开弓的箭没有回头,请他好自为之。”
说完就带着所有人走出了院子。
杨景琉的手脚都被沉重的铁链锁在东南西北四个面的房柱上,他能活动,但走不出屋子。
说到底杨景琉还是个孩子,见到崔陵,是悲惨之境逢熟人,激动得啊啊哇哇就是讲不出完整地话。
崔陵见他眼泪直掉,说话囫囵,心急地捏住他的下巴撬开他的嘴,“王爷,你的舌头……”
“唔……啊!啊!!那!吃!知!”
“你说什么?”
杨景琉一手翻出掌心,一手假装握笔,作出奋笔疾书之态。
崔陵明白他的意思,找来了纸笔。
杨景琉跪在地上把纸摊开,左手压住纸的一角,右手急速飞舞——崔砚叛国!
“不可能!”崔陵把纸揉成一团。
杨景琉急得在地上直接写:他谋反!
崔陵把杨景琉提了起来,呵斥道,“大阳王朝半壁江山都有崔氏一份,我们没有理由谋反!”
杨景琉不挣扎,愤怒地看着崔陵。
崔陵放下杨景琉,一时意乱,竟不知真假虚实。
杨景琉拉起崔陵的手,在他的衣袖上写:清河崔氏,占地为王,二子异心,外忧内患。
杨景琉两眼血丝通红,泪流如珠子断线,他看着崔陵仿佛在问,“天下莫非皇土,崔氏亦是子民,你究竟是忠于国家还是听命于逆贼?”
头一次,崔陵不敢正视谁的眼睛。崔氏暗羽,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他从来不会怀疑崔砚,从来不会违抗崔砚的命令。
可是杨景琉没有理由骗他,除非是有人先骗了杨景琉。动机,动机是什么?
杨景琉被先皇封地山东,身为齐王,他从小就和崔氏一族混得熟,也知道崔砚和崔陵的关系,崔陵只身犯险来到这里,说明作为最亲近崔砚的人之一,他却根本不知道崔砚的计划,崔砚城府之深,可见一斑。但正因为崔陵的不知情,让杨景琉还觉得有一丝希望。
此刻希望就在眼前,杨景琉咬牙切齿,又写了三个字,他骗你。
崔陵,他骗你,他连你也骗。
你和所有人一样,在他眼里,都是一介尘微。
沙粒,蝼蚁,秋时扇,夏时袄,崔陵,别以为崔砚有感情。
我就是信了他的感情,才凄惨到如今。
杨景琉张着口,艰难地想发出声音,最后仍旧只有破铜锣似的难听地咔咔声,他紧紧着扯着崔陵,不敢松手,眼神哀求。
崔陵,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三
吕梁府最近很热闹。
以前老百姓都不爱在官府周边打转,现在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小儿,有事没事都爱往吕梁府那儿过。
以前这里只有发生天灾人祸了才有达官贵人下来,如今来了齐王,还有清河崔氏的二公子,众人无不好奇,听说崔氏的人个个芝兰玉树,沈腰潘鬓,听说齐王平易近人,爱民如子,歌声林籁泉韵,遏云绕梁。
如果不是崔砚养伤,乔然也不会有机会真正融入古代寻常人家的生活,不能完全体会到古代的社会究竟是怎么样。
崔千雪为了家族生意先回了山东。更加没有人左右管着乔然。
这些日子,乔然如鱼得水。每天睡到自然醒,虽然没钱数到手抽筋,但是可以出去玩个痛快。
出了吕梁府左转的小街里头有一家是一对年轻夫妻经营着只有三张桌子的早餐摊。平常他们过了寅时就不做生意,回去农作了。为了不扫王爷兴,他们特地午时也开了张。
自从乔然吃过他们的炸糕后,每天都来换花样吃,河漏面、刀削面、夹心面、龙须面……各种面食每天来一份。
山西面食有“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的说法,在崔砚卧床养伤期间,乔然把“上辈子”没吃过的面都吃了一遍。面吃多了,人都像面团似的白白胖胖。
“完啦完啦!”乔然摸着自己肚子,左捏捏右捏捏,“这要是在以前,我就是吃断了自己的戏路啦。”
小虎斜眼道,“那你还吃吃吃。”